近1个多月,A股活力四溢,大盘接连攻克3500、3600点两大关口,热点板块层出不穷。
从稳健的银行板块,到创新驱动的创新药领域,再到本周炙手可热的雅江概念股,投资者的热情被一次次点燃。
老司基注意到,资本市场的另一大焦点——科创板,最近也在悄然积蓄着强大的能量。二季度,主动权益类基金对科创板股票的配置比例飙升至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主题基金规模跨越3000亿元,88只ETF、近百只场外指基、三年定开主动基金共同构成了史上最庞大的“科创板工具箱”。
据兴业证券测算,截至二季度末,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为15.36%,较一季度末提升0.19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科创板超配比例持续上行,超配比例由7.5%提升至7.72%。
问题来啦!下一个市场风口,会是科创板吗?我们稍微展开来聊聊。
科创板牛市何时来?
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开市,本周二刚刚度过6周岁生日。
6年间,科创板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,为科技企业铺就“硬科技”成长跑道。截至2025年7月22日,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,IPO募集资金 9257亿元,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。
老司基觉得,A股牛市气氛渐浓,已经蛰伏6年的科创板,或正酝酿着史上第一轮大牛市。
一是,政策大力扶持。自2024年“科八条”发布,到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监管层宣布推出科创板“1+6”新政,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。“科特估”体系逐渐完善,其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、研发投入和未来成长潜力,通过多维度的评估模型,精准反映科技企业的核心价值。
二是,研发驱动成长。研发创新是科创板公司的发展基石与价值源泉。2024年,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1亿元,同比增长6.4%,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.6%,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。截至2024年末,科创板企业已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,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3成,全年新增发明专利 2 万项,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。
三是,产业聚集效应显著。科创板高度聚集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。在集成电路领域,科创板汇聚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,覆盖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设备、材料、IP等全链条各环节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,14家科创板公司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、增材制造装备、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装备支持。这些产业聚集形成的协同效应,进一步提升了科创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。
还有一个催化因素,就是全球流动性拐点利好科技资产。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已超过80%,美债利率回落提升科技成长股久期价值;国内长端利率走低,险资、年金、社保等“长钱”将科创板视为战略配置方向。
哪些基金可参与布局?
不得不说,现在的科创板产品工具箱可谓琳琅满目,从单只主动到多维指数,应有尽有。
主动基金阵营中,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、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、华商科创板量化选股等权益仓位均高于90%,继续以高弹性打法聚焦硬核龙头。
从近1年业绩表现来看,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(506005)以65.52%的收益率高居榜首,其权益仓位达到97.77%。另外,国泰君安科创板量化选股A(020698)、富国科创板两年定开(506003)的收益率均超过50%,位居涨幅榜前列。
近1年业绩表现居前的科创板主动型基金
从被动基金阵营看,已构建“宽基+行业+策略”三维矩阵。截至7月23日,科创板主题ETF数量增至88只,规模合计为2674亿元。具体来看,近一年上市交易的科创板主题ETF超过50只。此外,截至6月底,科创板主题场外基金规模也超过360亿元。
宽基指数:科创50、科创100、科创200、科创综指等,优选跟踪规模大、费率较低的产品入手。
行业指数:科创芯片、科创AI、科创新能源、科创材料、科创生物医药等。
策略指数:科创价值、科创成长等。
从近1年业绩表现来看,共有23只科创主题指数基金涨幅超过50%,52只指数基金涨幅超过40%。
近1年业绩表现居前的科创板主题指数基金
以上数据显示,近1年表现较好的指基集中在科创芯片、科创成长、科创100等科技成长偏小盘风格方向,科创50等大块头属于涨幅落后份子。
六年磨一剑,科创板已从“改革试验田”成长为“硬科技新高地”。当政策、产业、资金形成共振,未来科创板的超额收益仍将集中在“真成长”与“真创新”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读懂产业趋势、选好基金工具、拿稳“耐心筹码”,才是分享这场科技盛宴的最优解。
瑞和网-炒股配资门户网-正规期货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