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瞅着就立秋了,虽说白天太阳还带着热乎劲儿,但早晚已经透着凉意,风里也多了点燥气。这时候吃对东西比啥都重要 —— 老辈人常说 “立秋吃 5 珍,赛过食人参”,这 5 样食材都是当季新鲜货,不贵还好做,帮身体平稳度过换季,赶紧来看看。
一、花生:立秋的 “长生果”,新摘的最养人
花生有个好听的名儿叫 “长生果”,立秋前后正好丰收,新挖的花生带着泥土香,剥开壳,果仁又脆又甜,嚼着满口生香。这时候的花生营养最足,不像陈花生那么干,吃着润润的,正好帮身体挡挡秋燥,为秋天攒点劲儿。
展开剩余81%推荐做法:盐水煮花生
处理花生:新鲜花生冲洗干净,用剪刀把每个花生的尖儿剪个小口(方便入味);
煮制技巧:锅里加水没过花生,放 2 勺盐、1 把花椒、2 片香叶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;
浸入味:别着急捞,连汤带花生泡 1 小时,让盐味渗进果仁里,凉了吃更爽口,追剧时抓一把,比瓜子健康多了。
小贴士: 带壳煮的花生比剥好的更鲜,红衣别扔,里头的好东西能帮着补气血,女生多吃点挺好。
二、玉米:秋天的 “甜棒子”,膳食纤维多到爆
立秋一到,菜市场的玉米堆成小山,黄的、白的、花的,刚掰下来的带着浆水,咬一口 “爆汁”,甜丝丝的。玉米里的膳食纤维像肠道的 “小刷子”,秋天吃点,消化顺了,肚子不胀了;而且热量低,想轻体的朋友拿着当加餐,解馋还不胖。
推荐做法:玉米排骨汤
备料:新鲜玉米 2 根(剁成段)、排骨 300g、姜片 3 片;
处理步骤:排骨冷水下锅加姜片、料酒焯水,撇掉血沫捞出;
炖煮技巧:砂锅里加水,放排骨、玉米段,大火烧开转小火炖 1 小时,炖到玉米吸饱肉香、排骨能脱骨;
调味出锅:加盐和少许胡椒粉,撒把葱花,汤里飘着玉米的甜,喝一口暖到胃里,秋天喝着特舒服。
三、山药:立秋的 “第一补”,温补不燥最贴心
古人早就说山药 “温补不燥”,立秋吃它再合适不过,有 “入秋第一补” 的说法。它不像人参那么烈,也不似辣椒那么燥,不管是脾胃弱的老人,还是挑食的小孩,吃着都舒坦。秋天燥得慌,吃点山药,肺润了,脾胃也顺了,换季不容易闹毛病。
推荐做法:蒸山药蘸蜂蜜
选山药:挑铁棍山药(细的那种),比面山药更面更甜,去皮时戴手套(防手痒);
蒸制技巧:山药切成 10 厘米长的段,冲洗掉表面黏液,蒸锅水烧开后放进去,大火蒸 15 分钟,用筷子能戳透就熟了;
调味吃法:晾到温热后,掰成小段蘸蜂蜜吃,或者抹点桂花酱,软糯带甜,一点不寡淡,比吃甜点健康多了。
四、南瓜:秋初的 “黄金瓜”,一碗粥暖到心
南瓜是夏末秋初的 “宝藏”,立秋后上市的南瓜黄澄澄的,切开后肉厚籽少,自带甜味。这时候的南瓜水分足,不像冬天的那么面,不管蒸着吃还是煮粥,都透着润劲儿。秋天燥得嗓子干,来碗南瓜粥,暖乎乎的,胃里舒服,身上也不燥了。
推荐做法:南瓜小米粥
处理南瓜:老南瓜去皮去籽,切成 1 厘米的小块(切得越小煮得越快);
熬粥步骤:小米淘洗干净,加水大火烧开,转小火煮 20 分钟,煮到米油浮起来;
加南瓜炖稠:放进南瓜块再煮 15 分钟,直到南瓜软烂、粥变稠,用勺子一搅能拉丝,不用加糖,南瓜的甜味就够了。
小贴士: 选表皮硬、纹路深的老南瓜,比嫩南瓜甜,煮出来的粥更绵,放凉了吃也不错,像甜品似的。
五、莲藕:立秋的 “水中参”,做法多到吃不厌
入秋后,莲藕就成了餐桌 “常客”,刚挖的莲藕白白嫩嫩,带着水润气。它的做法多到数不清:炖汤暖身,凉拌清爽,炒菜下饭,怎么吃都不腻。立秋吃莲藕,能帮着清掉夏天攒的火气,肠道通了,胃口开了,换季吃饭也香了。
推荐做法:凉拌藕片
处理莲藕:莲藕去皮切薄片,放水里泡 10 分钟(去淀粉,更脆);
焯水技巧:开水里滴几滴醋,放藕片焯 1 分钟,捞出来过凉水(保持脆嫩,还不变黑);
调酱汁:碗里放蒜末、香醋、生抽、少许糖和香油,搅匀后淋在藕片上,撒点葱花和小米辣,拌匀腌 5 分钟,酸甜脆嫩,解腻又开胃。
发布于:广东省瑞和网-炒股配资门户网-正规期货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